数智化的新质物业管理

文/吴龙

物业管理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定义依据《物业管理条例》第二条规定,物业管理是指业主通过选聘物业服务企业,由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约定,对房屋及配套的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进行维修、养护、管理,维护物业管理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和秩序的活动。传统上,物业管理被视为一系列服务活动,其价值主张、内部管理体系和客户感知都聚焦于这些服务过程。然而,业主对物业管理服务的看法通常集中在服务成本效益、价值质疑,以及建筑物和设施维护的专业性和效率上,特别是服务活动的合理性和透明度,也就是可解释性。

为改善这些问题,引入系统论和产品服务系统(PSS)的整合视角对物业管理框架进行重新设计,显得尤为重要。系统论,一个跨学科的理念,专注于分析复杂系统的结构、行为及其内部外部的相互作用,强调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的联动和反馈机制。它认为,一个系统的特性不仅由各组成部分定义,还受到这些部分相互关系和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产品服务系统(PSS),一个最初由Shozo Hino在1980年代提出的概念,主张将产品和服务结合,旨在为客户提供更加全面的价值。通过应用这些原理,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物业管理的复杂性,设计出更高效、透明且客户导向的服务体系。

从客户的角度看,居住体验是由建筑及其设施(产品)、物业管理(服务)以及各种损耗和干扰(扰动)共同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物业管理的核心任务是在这个系统内控制和修正问题(缺陷和暴露),确保居住环境的品质和稳定。这要求物业管理不只是关注建筑与设施的常规维护,更要快速响应任何可能影响居住质量的损耗和干扰。有效的物业管理应采用预防措施避免问题发生,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迅速而有效的解决,以保障客户的居住体验达到最佳。

“缺陷”直观地衡量居住体验和物业管理效果。按照工业故障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的观点,缺陷发生时产品或服务未达到预期标准。在物业管理的空间服务领域,缺陷的定义需基于遵守法律规定和合同要求的基础上,围绕功能性、秩序维护和有效沟通三大核心要素。

为有效控制和管理物业中的设备及系统缺陷,我们采用四种主要的维护策略:故障维护、计划性维护、条件维护和可靠性维护。故障维护即是在设备或系统发生故障时立即进行修复,适用于那些维护成本低、故障频率低或设备重要性不高的情况。计划性维护则侧重于预防,通过定期检查和维护来避免故障的发生,特别适合于维护成本高、故障频率高或设备具有高重要性的场景。条件维护根据设备的实时运行状态和性能指标来决定维护时机,适合需要根据设备实际状况进行维护的场合。最后,可靠性维护通过制定针对设备重要性和可靠性需求的维护策略,目的是最大化设备的可靠性并减少故障风险,适用于对设备可靠性和降低风险要求极高的场景

物业管理不仅仅是公众广泛认知的一线员工的勤勉工作场景,它实际上构成了一个复杂的控制系统。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巨大的潜力,特别是在缺陷发现、因果分析、时序预测、维护策略制定以及执行质量管理等方面。通过利用这些技术,可以实现更加高效、透明且以客户为中心的物业管理服务,从而彻底转变传统的物业管理模式,使之成为一个更加智能化和系统化的服务体系。

- END -


▶声明:原载于《住宅与房地产·新物业》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公众号后台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不代表平台观点

-END-

扫码免费用

源码支持二开

申请免费使用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