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改造,老旧小区变身“智慧小区”

宏达新寓社区单元门配备人脸识别系统。南报金融媒体记者 钟太昌摄

房屋破旧,设施不均匀,停车困难……这是许多人对旧社区的印象。然而,近年来,南京许多旧社区融入了智能元素,引入了智能设施,为居民带来了更方便、更智能的生活,探索了城市智能管理的新道路。

脏乱差变成智慧,居民满满幸福

如果识别成功,请进入!昨天上午,住在建邺区兴隆街宏达新宇社区的徐女士买了蔬菜。站在单元门前,人脸识别系统发出提示声后,门慢慢打开。徐女士对这个新的邻居赞不绝口:我以前出去的时候,有时候忘了带钥匙卡,只能在门口等。现在好了,出门不怕忘记带钥匙!

不仅是单元门,记者还看到,宏达新宇社区门、非机动车棚门,都使用了人脸识别系统。它不仅方便了业主,而且外面的人也无法进入,提高了社区的安全性。社区物业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人脸识别系统,配合全面的监控探头,盗窃现象从未出现在社区中。

在社区的一个角落里,一个新的智能垃圾房已经开放了。居民刷卡放垃圾后,可以交换积分。根据积分的特殊二维码,他们还可以追溯到每个家庭的垃圾分类是否正确。在非机动车棚内,还安装了具有自动断电功能的智能充电桩。蓄电池充电时间过长,温度过高,容易发生蓄电池自燃。当智能充电桩检测到电源电流过大时,会自动断电,不会产生二次蓄电或长期充电,降低安全风险。社区改造项目经理史兵介绍。

融入智能元素,解决旧社区管理中的顽固疾病。宏达新宇是一个有20年历史的旧社区。过去,房屋立面墙渗水、表面污浊、路面开裂、路牙缺损、线路混乱。自2019年以来,经过改造,不仅提高了社区的外观水平,而且使社区安装了智能的翅膀,大大提高了居民对城市建设的认同感和收益感。旧社区的脏、乱、差,变成了一个方便、高端的智能社区,让我们感到充满了幸福!徐女士说。

智能化转型不仅美,还聪明

在改造过程中,老社区不仅变得美丽,而且变得更加聪明。近年来,这种变化在南京悄然流行:

建邺区莫愁湖街在建邺区莫愁湖街增加了微信开门功能。不仅业主回家时可以通过微信开门,还可以在没有微信授权的情况下起床开门。孩子放学回家用手镯开门,老人也可以用IC卡开门;

秦淮区华盛园社区采用脉冲电子围栏系统、进出口人脸捕捉系统、社区行人控制系统、高清车牌识别系统、安全监控中心、综合管道等智能管理手段,确保社区安全;

栖霞区燕子集街太平村社区引进电动汽车智能充电装置,方便居民消除安全隐患,编织旧社区安全网;

鼓楼区中央门街道新门口18号小区,启动人脸识别智能门禁,系统识别距离在50厘米到5米之间,既方便又安全,小区真正实现了封闭式管理;

……

一些相关领域的企业对旧社区智能化改造的流行有着深刻的感受。2016年,公司刚开始在南京做旧社区智能化改造时,只有40%左右的社区需要智能化改造,大部分都采用了传统的改造方式。到目前为止,这一比例已经提高到90%左右。南京新中安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总裁邹传江表示。近年来,公司推出了智能社区项目,社区订单数量逐年增加:2016年26个,2017年85个,2018年136个,2019年210个。旧社区的智能化改造正逐渐得到公众和市场的认可和青睐。邹传江说。

专家:老小区智能化改造前景广阔

旧社区的智能转型大大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这也是促进住宅领域供给侧改革的有效途径,也是满足人们更好生活需求和消费升级的有效起点。南京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南京城市战略研究所专家郑琼杰认为,这对建设安全、有序、高效的智慧城市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旧社区智能转型,建立高效、有序、方便、安全的智能样本,从家庭互联、社区互联、城市互联到实现国家互联。

郑琼杰还提醒,在旧社区的智能改造中,要避免一刀切,因地制宜,灵活建设;同时,要避免安装简单智能产品的孤岛现象,更加注重后续智能家居产品的互联互通,促进无线快速落地,真正实现快速智能化改造。

“老旧小区智能化改造,是大势所趋,应该予以重视、积极倡导。”郑琼洁表示,南京老旧小区众多,同时也有众多很好的领先智能家居产品与解决方案提供商,在老旧小区智能化改造方面,将大有可为。

南报媒体记者钟太昌

扫码免费用

源码支持二开

申请免费使用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