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丨全国多监管部门集体行动,856家物企已被立案处罚,这仅仅是个开端


全国范围内一场关于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联合夜查行动已拉开帷幕。


5月23日晚,全国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工作专班部署各地集中组织开展电动自行车夜查行动,严查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非法改装等突出问题,推进全链条整治行动深入开展。



据悉,当晚,全国共组成7.4万个夜查小组,累计派出各级各部门检查人员25.6万人,对6.3万个住宅小区、17.5万个自建房以及23.3万家夜间经营使用场所进行了检查,现场劝导搬离违规停放充电的电动自行车29.8万辆,依法对存在严重违法行为的689家单位、856家物业服务企业进行了立案处罚,对7300余名个人进行了依法处理,并将对检查发现的61条存在非法改装线索的电动自行车销售和维修门店溯源查处。


具体来看,北京市在全市集中组织开展四波次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夜查行动,分别是5月23日晚、5月29日晚、6月5日晚、6月12日晚。消防、公安、市场监管、住建、城市管理、农业农村等部门将组织力量对居民小区、经营性村民自建出租房、社会单位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等问题开展检查提示。据悉,首次夜查行动共检查居民小区2020个、经营性村民自建出租房3296个、夜间经营性场所2964个,共清理违规停放电动自行车1747辆,发现非法拼改装电动自行车28辆,拟处罚单位62家,拟处罚物业服务企业84家,拟处罚个人52人。


上海市电动自行车安全治理攻坚行动专班发布了《关于全市开展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集中夜查行动的公告》,于2024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在全市范围内将集中组织开展四次电动自行车夜查行动。并于当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电动自行车第一次集中夜查行动。据悉,首次夜查行动深入居民小区,重点检查住宅楼门厅、楼内通道、安全出口等区域是否违规停放电动自行车等区域是否存在违规停放电动自行车等安全隐患行为。在虹口区,联合检查组在仲康公寓仔细查看了公共门厅、疏散通道、楼梯间、安全出口等处有无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行为;建筑架空层是否落实防火分隔、配备消防设施器材等。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立即要求物业当场整改,并根据前期摸排登记的信息,联系车主,消除违法行为。


深圳消防联合各街道办、消防救援所、行业主管部门、公安派出所、小型消防站、基层网格等力量开展全市范围内集中消防安全夜查行动。行动中,各检查组分别深入辖区住宅小区、自建房、城中村、“三合一”、群租房、沿街门店、夜间经营使用场所、电动自行车零售店等场所,针对电动自行车是否违规停放充电、堵塞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等行为进行检查。


浙江省集中组织开展电动自行车夜查行动,严格整治违规停放充电、非法改装等突出问题。集中检查时间分别在5月23日、29日和6月5日、12日的晚上。当日,浙江各级消防救援队伍联合当地公安、住建、市监等有关部门,联合镇(街道)执法力量,出动检查组9024组,检查人员35175人,深入全省6016处住宅小区、40967个自建房、41581家商铺等场所,开展首次夜查行动。据悉,现场累计清理违规停放充电的电动自行车31146辆,检查发现非法改装电动自行车795辆,对73家单位、物业及1564名个人进行了处罚。


此外,包括广东、重庆、福建、江苏、山东、安徽、湖南、湖北、山西、青海、辽宁、吉林等在内的监管部门均于5月23日开展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集中夜查行动,并将于近期持续开展联合夜查行动,持续加大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检查及宣传力度,切实消除电动自行车火灾隐患及各类致灾因素,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部分行动现场


事实上,尤其是在城市级别高的城市有项目的物业人对于关于电动自行车的安全治理行动、夜查行动并不陌生,尤其是在南京雨花台区“2·23”火灾事故后。


今年4月初,上海组织各区消防救援支队联合属地公安派出所、城运中心、房管等职能部门,对辖区相关场所的电动自行车安全问题开展集中整治行动;天津集中开展代号“蓝电行动”的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突出风险专项整治行动。据官宣,该专项行动自启动之日起将一直持续至12月底,贯穿全年;去年国庆假期期间,北京怀柔消防救援支队联合分局治安支队、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夜间开展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夜查行动。同期,门头沟、延庆、密云等区消防部门也有针对企业物业单位、出租房主、租户等各级各方消防安全责任不落实,涉及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等问题进行的检查和治理。


但本次由应急管理部、国家消防救援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单位组成全国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工作专班领导的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电动自行车夜查行动实属罕见,充分显示了政府主管部门的重视程度与决心。


从夜查重点内容来看,涉及民用建筑公共门厅、疏散通道、楼梯间、安全出口等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违规充电行为;未落实防火分隔、未配备消防设施器材、未实行车辆分组停放等不具备消防安全条件的建筑架空层,仍作为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使用;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违规占用、堵塞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违规“进楼入户”“飞线充电”行为;自建房、“三合一”、沿街门店、夜间经营使用场所等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行为;电动自行车擅自改装原厂电气配件、拆改限速、外设蓄电池托架、改造蓄电池槽盒、更换大容量蓄电池等违法违规行为。


可以看出,物业管理企业所服务的场所首当其冲,其中住宅小区成为夜查对象的重中之重。


此前,中物智库曾发文指出,“电瓶车火灾”的悲剧暂时无法完全避免(相关文章→很遗憾,“电瓶车火灾”的悲剧暂时无法避免),因其涉及由上至下的全链条治理,包括产品质量、非法私改、日常维护、充电场所、基层治理等方方面面。


据相关报道,近期电动自行车火灾仍时有发生。本月,北京市昌平区一室外电动自行车车棚发生火灾多辆电动自行车被烧毁;湖北宜昌高新区一住宅小区内,电动自行车车棚发生火灾;南京市建邺区玉塘村小区16栋居民楼下,突然发生电瓶车火灾事故……一件件案例,时刻在警告着我们。

 

在大自然中有一条铁打的规则——“进攻仅需偶尔得手,防御必须100%成功。”指动物们进食只需要偶尔的成功,但面对生命威胁所进行的防御必须每次成功。因为防御只需失败一次,便命不久矣。


对大部分物业企业而言,或是同理。在当今社会与舆论环境中,一家物企不管在其他方面如何优秀,公司如何健康,业绩如何领先,其他赛道如何如火如荼,安全生产底线一旦失守,尤其是密集的住宅项目,往往面临万劫不复。


至今,南京雨花台区“2·23”火灾事故的具体原因仍是“在查”状态,据公开信息显示,涉事物企“南京新鸿运物业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已恢复新三板“正常挂牌”状态,但仍处在巨额罚款与社会舆论的阴影之下。安全生产警钟需长鸣,筑牢安全防线不容松懈。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据不完全统计,近半个多月来,招商积余、和泓服务、路劲物业、国贸物业、祈福生活服务、银丰物业、中电物业、珠光物业、建总物业、国天物业、弘阳服务、正阳物业、车谷物业、风云物业、万家好物业、龙泉西区物业、银川众一物业等物业企业分别开展了防灾减灾演练宣传、消防安全培训应急演练、消防技能比武等行动,进一步总结经验,查漏补缺,筑牢安全防线,为业主安全保驾护航。


部分素材来源:新京报、解放日报、中国新闻网、东方网、福建消防


END


推荐阅读

物业和短视频很配!
上市物企打响“现金流保卫战”

2024百强发布会丨辰鳗科技朱越洋:建筑综合能源解决方案

在城市服务赛道中,有企业直接躺平了

是时候重新审视上市物企的价值了!

取消公摊与取消物业,住房市场的变革风暴?



扫码免费用

源码支持二开

申请免费使用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