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项目一线最突出的三个矛盾

对于现在的物业项目而言,感觉最难处理的有以下三个矛盾,处理起来是比较困难的。

矛盾1:人员配置与现场需求的不匹配;

矛盾2:高标准要求与基层执行能力的矛盾;

矛盾3:员工老龄化与公司发展需求的不协调。

一一来看。

1、人员配置与现场需求的不匹配  

这是公司的高层领导在不做具体而详细的调查研究下的情况下,想当然地不断裁减一线员工,裁并部门,合并工作职责,这就会导致与现场实际工作需求,和人员配置、人员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

公司的高管们掌握着人员去留的决定权,而裁减员不应该只裁减一线员工,这就导致一什么样的结果呢?

一个人在干,十个人在管。    

表现最突出的就是走工作流程的时候,一个领导一个意见,都怕担责任,搞完美主义。

最终的结果就是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2、高标准要求与基层执行能力的矛盾  

公司过于追求完美主义,高层对中层和基层的要求是高标准严要求,而基层的人员数量和人员素质根本就不可能实现的矛盾。

规范化的标准为了便于管理,而不是为了便于工作。

这是很多物业公司在出管理制度、规章、指引等规范化文件时,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

甚至这种错误是在无意识下进行的,可能在一开始还有意识避免,但是文件编着编着就又不自觉地忘了“初心”。

一线的员工在干各种工作的时候要求即要做大量的现场工作,同时还要留下大量的记录。

而一线员工的文化素质跟本达不到这种要求,现在从事物业工作的一线员工,基本上平均年龄在50岁-60岁左右,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员工是不会写字的。

人员数量不足和领导的高标准要求出现的另一个问题是,领导一检查到处是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是有三个层面的,按照笔者调研的情况来看,即4-4-3格局。

一是由于物业公司自身管理跟不上造成的,即不会科学管理,约占40%;

二是由于有相当一部分员工责任心不强造成的,约占40%;

三是因为最基层的一线人员不足,导致忙不过来造成的,约占30%;

这些因素会导致基层天天忙到最后,管理者一检查,还是发现这里有问题,哪里有问题……

哪里有问题,就去处理那里。

而去处理该问题的管理者大多数是管理出身,由于自身专业性不足,可能在指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的同时,进而诱发出更多新的问题。

还有就是,因为这些员工通常是一个人顶好几个岗,被抽调去处理领导指出的问题的同时就会所自己负责的区域扔下,从而产生新的问题。    

3、员工老龄化、流动化与公司发展需求的不协调  

一线员工逐渐老龄化、流动性太严重与公司的发展需求成明显反差的矛盾。

一方面物业公司的发展,尤其是在当下现阶段,需要不断降低运营成本,而运营成本中占了大多数的是用人成本。

公司要想降低运营成本就需要减少用人成本,提长人员的工作能力,逐步走机械化道路。

机械化不断加强的同时,人员的素质又跟不上,从现在的一线基层员工的年龄构成上看,即使要求掌握简单的设备操作都是非常困难的。

另一方面一人兼多岗,需要员工去掌握多个岗们的工作标准一,工作要求,及相关的专业技能,相关设备的操作。

韭菜割得,比浇水都快。

这就要求企业要对人员不断进行培训,而培训最大的痛点就是一个系统性的培训还没完成,一线人员差不多都换一遍了。

4、结语  

在这新的一年里,很多物业公司都提出要将今年作为公司管理变革的元年、发力年、成果年等等。

那么,物业公司的管理变革到底要怎么做,很多管理者和战略部门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路。

只是,这些变革是基于这些主要矛盾吗?

如果不能抓住主要矛盾,这样的变革,一线真的能接受吗?

“敢”折腾,很好很重要。    

“瞎”折腾,那就不对了。   

- END -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公众号后台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不代表平台观点

扫码免费用

源码支持二开

申请免费使用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