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樊高峰
“内卷”这个词目前非常流行,那到底什么是“内卷”?
有两个最重要的人类学家提出了“内卷化”的概念。
一个是人类学家戈登.威泽首提这个概念,另外一个也是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在《农业内卷化:印度尼西亚的生态变化过程》中提出这个概念。
我们今天日常说的“内卷化”从本质上和他们两位说的内涵是完全一致的,也就是一种把内部变得更复杂、越来越精细的路径,越来越往体系的内部去转——这样的过程就是内卷化。
一开始这些概念都是用来讨论农业生产,也有很多学者用这些概念论述过管理,我们要回溯一下这个概念的脉络,要明白这是一个系统发展所选择的路径和方案,会出现一个我们今天最担心的情况,就是“没有发展的增长”,这是很可怕的。
笔者的一个朋友曾空降到一个公司担任重要的管理岗位,遇到的最大挑战不是人际关系,也不是体系不健全,真正难题在于,它不增长。
其实很少人去反思过不增长这件事情有多可怕。规模很大,但不增长,其可怕性在于,你其实是开始很精细、越来越精细地去运行你整个组织内的所有东西,同时,你看不到未来也看不到希望,更重要的是,你开始缺失跟外部互动的真正活力。
我们复盘一下,在物业服务企业,“内卷”是什么样子?
1.上级低水平决策带来的员工的疲于奔命。
2.下级为了应付上级的无意义的"假勤奋"。
3.领导人不追求“里子”而追求“面子”的形式主义。
4.会议中不恰当的议题设置和议而不决带给所有人的身心疲惫。
5.跨部门合作的各自心怀鬼胎,各扫门前雪,无法协作。
6.不产生任何价值的所谓的“加班”。
7.上级或下级发现了问题,却都不解决问题,而是掩盖问题,或者给提出问题的人“穿小鞋”。
8.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之间、合伙人之间、投资人和被投企业等彼此法务设置的陷阱。
9.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10.为了免责,被动的应付工作。
11.与预期目标严重偏离的工作。
12.低水平的模仿和复制。
13.限制创造力的内部竞争。
14.在同一个问题上无休止的挖掘研究。
……
以上的内卷,是没有意义的。低水平的重复,困兽式的竞争,没有结果的伪勤奋,既消耗了别人,也拖垮了自己。
如何破圈,我们要搞懂出什么才是真正的“内卷”?
就是持续投入资源,不产生价值的竞争,叫内卷。
有一位前辈和罗振宇说了一句让他受益一生的话。
说,别跟人争,用钱衡量不了一个人的成功,每个年月都要成长每个年月的样子。20岁有人愿意带你,你就成功了;30岁有人愿意用你,你就成功了;40岁有人愿意捧你,你就成功了;50岁有人愿意跟你,你桃李满天下,你就成功了;60岁有人愿意请教你,你还很可爱,你就成功了。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的一生就是不断长出接口和别人接起来的那个样子。
内卷原因很简单,就是自己太封闭了,把视野放长远放开阔,才能看到更大的世界!
很多的人才,被困在内卷化的制度性环境里无法自拔,造成巨大的人才浪费,令人痛心。
内卷告诉我们,表面的精细、复杂、讲究不等于高级,更不等于先进,那只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假象,一种黑暗中无知的消耗,一种悲哀的精神寄托。
只有跳出圈圈,站在更高层次上的不断向外突破、创新和创造,才能不让那种精致的、繁复的、看起来特别敬业的内卷化状态困扰我们,才能回归到向上勃发的新常态上来。
明白了内卷的含义,我们便可以有意识地避免陷入内卷,减少内卷造成的浪费和伤害。无论你是决策者还是执行者,做事之前都要判断一下,尽可能避免内卷。
▶声明:来源于上观新闻,原标题《上海部分农村引入物业管理后,车辆纷纷改停小树林?该怪素质欠缺还是管理粗放》。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公众号后台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扫码咨询与免费使用
扫码免费用
申请免费使用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