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云谷:打造智慧化产城融合空间

工业城市社区以产业衍生经济为核心,通过产业集群和资源整合,有效地将科技、文化、人才、空间、金融、商业和信息资源联系起来,形成持续的产业生态系统,帮助城市功能建设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天安云谷工业园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坂雪岗科技城区,以智能运营管理、优势产业集聚、绿色生态环境、管家周到服务,打造的工业城市整合社区平台和发展空间,赢得了企业的好评。

↑图为环境优美的天安云谷产业园区。本报记者杨阳腾摄

智能化管理使服务高效智能化

深圳市艾比森光电有限公司副总裁任永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天安云谷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智能管理和服务,这也是吸引我们入驻的重要原因之一。,速度和效率是企业取胜的关键,节省时间和成本就是创造价值。天安云谷专注于工业园区的运营,挖掘客户需求。通过智能化管理和社会资源整合,它释放了企业的活力,为企业处理繁琐的非核心业务,使其更加注重核心业务的发展和创新发展。

↑图为天安云谷工业园企业服务大厅内景。

任永红称赞的智能管理是天安云谷工业园区最大的特色。天安云谷依托深圳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提出以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为产业驱动力,构建新的城市社区模式。通过构建智能园区服务平台,运行更多的网络,优化配置,提高服务效率,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园区工业经济的内生和外延效益。

↑图为天安云谷工业园人力资源服务智慧广场。

天安云谷运营商代表、深圳天安骏业投资发展集团总裁杨毅表示:园区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智慧园区服务是未来产城社区服务的必然。,在空间运营的基础上,新型智慧产业园需要不断拓展内容服务。智慧园区的发展离不开产业生态。天安云谷与华为等合作伙伴合作,打造 ** AC创新驱动的智能园区运营服务平台,构建智能产业生态,以智能可视化的方式管理园区空间和公共设施,致力于掌握空间和设施的整个生命周期数据,实现实时、高效、智能的指挥调度。

↑图为天安云谷配置线上线下一体化行政服务大厅,企业可在园区内办理186项政务服务。

大数据是智能园区神经系统的核心。天安云谷拥有数据产城社区运营平台三大数据平台CC 、空间设施易联易控系统及大数据运营指挥中心总裁驾驶舱。CC 以园区运营和企业服务为核心,连接政府、员工和商业合作伙伴,提供资源服务和服务资源,帮助实时了解运营数据,推动园区运营和服务的业务决策。通过路径分析、漏斗分析、评价分析等优化相关服务。

总裁驾驶舱则是集接待、会议功能、数据运营于一身的多功能平台,聚合空间内的所有数据,提供图形可视化、场景化的多维展示分析报表,既是产城空间一站式形象窗口,集中展示空间整体形象,同时开展运营数据分析,在园区设备故障时提前预警服务。

↑天安云谷工业园区环境优美。

天安云谷还拥有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行政服务大厅,为园区企业提供186项政府服务,如工商登记、政策申报、融资租赁、财税金融、法律顾问、物业服务等。配置的人力资源服务智能广场提供94项一站式公共服务,如人才出入境管理、人事代理、公安户政、社会保障等。天安云谷还将机场候机楼‘搬’到园区,可以直接办理行李托运和登机手续,这在工业园区是罕见的。任永红表示,虽然园区的配套服务内容与企业核心业务无关,但在业务工作中是必不可少的。过去,它经常需要花半天时间在指定的地办理。现在他们可以在十分钟内完成下一栋楼,这为企业节省了很多时间,实际上创造了价值。

↑天安云谷工业园区环境优美。

目前,天安云谷的智能运营管理模式不仅在深圳多个园区实施,还向南通紫朗科技城、北京中粮广场、苏州科技城、青岛国际院士港、武汉光谷、珠海大横琴、成都青羊总部经济基地等60多个政府、园区和企业输出整体解决方案。

产业融合形成叠加集聚效应

特色产业集聚需要长期积累,在特色资源、文化、管理、环境、人才流通中,逐步形成核心市场竞争力产业,区域特色产业发展的理想状态是产业集群,形成最重要的是市场内生,也与政府的支持和运营机构的有意指导分不开。

目前,天安云谷的产业特色侧重于文化 技术的整合。记者注意到,天安云谷目前进入450多家高科技企业,320多家文化企业,重点关注智能硬件、机器人、文化创意设计、文化设备、生态环保,园区是广东省政府授予互联网 镇、中国文化新经济发展标准研究委员会授予第一批国家文化新经济发展标准试验区,以及广东省智能制造示范基地。第二阶段将引进优质生态环保企业,与一带一路环境技术交流转移中心合作,打造国际生态环保产业高地。

↑天安云谷工业园区环境优美。

艾比森是天安云谷首批智能装备企业之一,专注于此LED研发制造已有19年,其80%的业务在海外市场,涉足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品广泛应用于欧洲杯、世俱杯和美国NBA球赛,以及大量的高端购物中心和品牌商店。2018年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国际会展中心举行,艾比森800平方米LED显示屏作为组委会展示平台亮相展厅内外。在我国LED在制造商中,艾比森出口连续11年位居行业第一,海内外公司14家,2014年在创业板上市。

从最初的三人团队创业到今天的2000多人,艾比森的成就来之不易。我们经历了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也相对较大。自2019年以来,艾比森一直坚持合作、专注、顽强的蜜蜂精神,坚持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的理念,始终把质量放在第一位,坚持客户项目生命周期成本最低。任永红承认,在寻找落地园区和合作伙伴时,艾比森也注重质量,希望达成价值观协议,最终选择在天安云谷定居。他对智能运营服务带来的高效便利持乐观态度,更重要的是,天安云谷聚集优势产业资源和发展配套设施,在不同行业和企业之间营造相关的生态氛围。

↑天安云谷工业园区环境优美。

资源是帮助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杨毅表示,天安云谷在规划产业布局时,符合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5G、AI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等行业与国内外领先企业和机构合作,连接国际资源,积极建设技术、金融等行业运营平台。在智能领域,引进了灵活制造和智能硬件公共服务平台、香港应用科学研究所深圳中心、人工智能商业实验室等智能产业。

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天安云谷引进了国家环境技术交流合作平台一带一路环境技术交流转移中心,以绿色建筑和绿色运营为重点,共同建设云谷产业创新生态系统。

在文化产业方面,依托龙岗区数字创意走廊和坂雪岗科技城形成的区域叠加优势,汇集了华为终端、艾比森、安奈儿设计等一批知名的科技 文化企业,涵盖文化创意设计、文化软件、文化设备、广告媒体、游戏动画、互联网新媒体等领域。,初步形成以文化智能硬件设备为核心、文化创意设计为支撑、软硬结合的数字创意产业集聚特色。天安云谷二期将建设6栋整体数字文化产业集聚R&D大楼,构建数字创意产业新生态,引进动画设计、影视制作、室内设计、建筑设计、智能家居等领域的龙头企业。,同时构建文化企业孵化空间,在政府支持下与龙头企业共同打造相关公共服务平台,形成数字创意文化产业叠加集聚效应。

建设可靠的港湾人才

它不仅是一个高效、方便的发展空间,也是一个温暖、可靠的生活家园。天安云谷坚持以人为本的整体服务,注重绿色环保生态建设,人才工作、家庭、生活、休闲娱乐等方面的整合,为创业、商业、工作、生活人群建立商业娱乐、健康护理、儿童教育管家护理服务体系,形成企业与人才相关的社区。

走进天安云谷公园,精心布置的绿色植物和花卉点缀其间,为钢筋水泥的高压工作营造绿色温馨的氛围。绿色背后有看不见的低碳操作。园区从设计、施工、材料、技术应用、运营等方面实践了绿色低碳发展的全过程,在能源管理、污染防治、绿色文化等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帮助绿色生活,促进了产城社区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园区先后获得深圳首个绿色建筑二星运营示范项目BREEAM三星绿色建筑协会三星标志LEED环保领域的金级预认证等奖项。

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滋润心灵,激活思维,启迪智慧。它不仅是润滑剂,也是软实力。天安云谷以文化为绿色发展模式和可持续生活模式的载体,以及城市更新的内生力量,积极开展深度创新竞赛、音乐会等人文主题活动,与娱乐体育、餐饮休闲、电影院等商业配套设施一起,为园区人才和周边居民创造丰富的城市生活,未来将打造24小时的消费生活圈。篮球社区、读书俱乐部、英语角、画吧、高尔夫俱乐部等社区平台将共同兴趣的人聚集在一起,帮助扩大兴趣社交圈,高效工作,同时过上幸福的生活。园区设立纯公益图书馆,藏书4万多册,与深圳图书馆一起借钱,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目前,它是深圳社区图书馆中最活跃的。

↑图为位于天安云谷的茶馆,专注于创新文化消费空间,将自然景观和古韵器物融入高层建筑,在高节奏生活中营造慢生活空间。

天安云谷温暖的一面可以从二期四楼32楼的茶馆中看出。这个茶馆专注于创新文化消费空间,将竹影、山枝、麦秸等自然景观、古琴、烛台、泥陶等古韵文物写意融入高层建筑,营造东方与现代元素融合的慢生活空间。在定期举办陶瓷、书法、服装设计、花卉艺术等微型文化展览的同时,以品茶为媒介,促进热爱茶文化、工匠技能、中国传统文化的群体交流与互动。茶馆经理、东申(深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琼告诉记者,一杯茶里有天地。在学习茶史和茶仪式的过程中,他们的生活和气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把茶馆放在高层办公楼里是为了承载每个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为在城市努力工作的年轻人提供一个精神栖息地。传统文化并不高,只能展示和观察,完全融入当前的生活,丰富每个人的精神世界。王琼说。

发展最重要的核心资源是人才。服务好人才不仅是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也是保持城市活力的源泉。杨毅表示,天安云谷的目标是留住人才,吸引智慧,培养商家,形成人才聚集之谷,将天安云谷打造成更具活力和生产力的发展空间,促进人、城、产业之间的良性互动,成为真正有影响力的产城一体化发展高地。

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扫码免费用

源码支持二开

申请免费使用

在线咨询